霜降过后,气温骤降,昼夜温差显著增大,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风险随之增加。还是要注意流感、手足口病,并继续警惕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风险。
一、蚊媒传染病
(一)基孔肯雅热
基孔肯雅热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、关节痛/关节炎、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白纹伊蚊、埃及伊蚊叮咬传播。苏州主要是白纹伊蚊。
主要症状:
发热、关节痛/关节炎、皮疹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。主要症状有急起高热、关节痛、关节肿胀、斑丘疹,可伴有头痛,恶心、呕吐、纳差、腹痛等消化道症状,畏光,结膜充血或出血症状。
(二)登革热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白纹伊蚊、埃及伊蚊叮咬传播。苏州主要是白纹伊蚊。
主要症状:
高热:突发高热(39C以上),三痛:剧烈头痛、后眼窝痛、肌肉和关节痛,三红:面部、颈部、胸部潮红,皮疹:四肢躯干或头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。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预防措施:
1.定期清理积水:家中水培植物3-5天换水清洗1次。清除废弃积水容器。
2.做好防蚊措施:家庭安装纱窗纱门、室内使用电蚊拍或蚊香,睡觉时使用蚊帐。
3.个人户外活动做好防护: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、户外活动时喷涂含避蚊胺(DEET) 、驱蚊酯、羟哌酯等有效成分的驱避剂、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,尤其活跃于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
2-3小时,避免清晨/黄昏在树荫、草丛、绿化带停留。
二、流行性感冒
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流感具有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等特征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。
主要症状:主要为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头痛、畏寒等,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
流行性感冒预防措施:
1.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。常通风,戴口罩,勤洗手,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。
2.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,避免去人员密集、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。在环境密闭、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,应正确佩戴口單。
3.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手段。
4.出现流感样症状后,减少人员接触,做好防护及时就诊。
三、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
主要症状:可引起手、足、口和臀等部位的疱疹,病程约为4~8天;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,但个别患者可出现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。
手足口病预防措施:
1.做好个人卫生,尤其是手卫生。
2.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:不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品、环境。
3.做好物品清洁和消毒。物品应定期清洁消毒。患者的呕吐物、粪便及污染物品、环境,可使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(澳)消毒剂,手足口病毒对75%酒精不敏感。
4.保持室内卫生,勤清洁、常通风。疾病流行期间,不去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
5.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EV71疫苗,可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,尤其是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。该疫苗仅能 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,不能预防其他型(如CoxA16、CoxA6 等)手足口病。